close

父母的教養真的對一個小孩的身心有很大的影響,

至少我在這件事上的體會很深。

小學時期

印象中,從小時候起,爸媽就對我跟我哥很嚴厲,

我爸媽都在上班,平常照看功課都是由我媽在盯,

就像電視上那樣,我媽會看我寫功課、背誦作業,錯了就會打罵,

有時候講錯話她甚至會立馬去跟我爸告狀,讓我爸來罵我。

我爸脾氣更不好,基本上他就是結果論,成績不好直接開罵、開打。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學有次考試考不好,放學回家他看了考卷後,

在我還在餐桌上吃飯的時候,直接拿起碗摔破在地上

接著邊罵邊把我趕出家門外,把我關在門口反省

於是我就坐在樓梯間自己哭,如果隔壁鄰居回來就會躲到樓上去,

不想被人家看到。

交友也是,他們不太讓我去同學家玩,曾經有次跟同學約好下課去他們家玩

當我準備出門,跟我爸說的時候,他就回了我一句:「你去啊,迷路了就不要回來!」

聽完這句話,那時候我就嚇到,打給同學說我不能去了。

而從此也埋下了我不敢自己隨意出去找朋友玩的陰影

都覺得我爸會生氣,只要我出去玩就會被罵。

國中時期

小學升國中的時候,因為我們家在兩間學校中間,

我當然是想選同一間小學的國中,因為之前的同學大部分都選那間,

而我爸就說另外那間學校比較嚴格,於是就只能去那間。

其實也沒有甚麼好不好,畢竟小時候同學再認識就有了,

只是對當時的我來說還是有點失落。

而爸媽在我國中時就沒有像國小管得那麼緊

可以說國中時期是我蠻開心的時光,也加入直笛隊社團,

學習音樂也能抒發一些心理上的壓力。

高中時期

這是我人生中非常糟的一個時期,

老實說,從以前不論是家庭還是學校教育,

都是告訴我一件事,就是「」,

背課文、背錯的答案、背公式、背注釋,

對我來說就是將所有的知識背下來就對了,

因此我也知道我對於文科的項目比較在行,

到了高二的時候必須要分1.2.3類組

文組、理工組、生物組

我二話不說在志願表上填下「文組」,

而這個決定卻必須要父母簽章,

我爸在看了文組後,劈頭就痛罵:「文組!你以後要幹嘛,當老師喔!路上一堆流浪教師

那時候我心裡知道,理工科一定念不來,去23類組根本就是找罪受。

所以我沒有改變我的決定,

這時候,我爸開始每天對我各種情緒勒索,只要新聞上有出現對老師的負面報導,

就會一直給我看,你看看,當甚麼老師,以後有甚麼用。

那陣子幾乎是每天給我言語轟炸,講到我受不了,一氣之下就把我的志願改成二類組

他才願意停止這種行為。

一開始,像是物理的一些原理、化學的元素符號公式,數學的運算公式

那些就是只要有背,就能得到高分,於是成績在上學期的時候還算前面。

但到了下學期,各種需要邏輯推理、動腦思考的題目,都沒有辦法只用單一公式去解。

我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會想到這裡,這裡為什麼要用這個公式,跟我以往的解題模式不同。

因此,逐漸地我的成績一路下滑,而課程的難度也只會越來越艱深,越來越跟不上大家的腳步,

我最有印象的是數學,在教機率的時候,我永遠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取這個數字來計算,

所以下課都會一直去找數學老師問問題,但是通常就是這個問題解決了

改個形式出現我又不會了,在數學上我花了非常多時間,但沒有相對應的成效,

讓我在學習上越來越挫敗。

直到某次數學段考,我覺得寫得還可以,畢竟我把整個考試卷幾乎都算的滿滿的

認為至少會有及格分數吧,但數學的答案是1就是1 2就是2,那怕你過程對,

只要結果錯就沒戲唱,然後那次的考試拿了我有史以來的第一個0分

下課後,我躲在廁所裡哭,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努力卻還是這模糟糕,

那時我有了不好的想法但我現在想不起來具體的內容

也許是不願意去面對那段回憶,只記得好像我有跟數學老師透漏這樣的念頭。

不知道是不是老師有跟我爸媽說,於是回家時好像有被我媽一直問怎麼了,

但我也沒有敢說甚麼,也不知道他們聽到了甚麼。

高三那年大家都在準備學測,

我自己完全沒有目標,因為我的主科目成績都非常差,

漸漸也覺得自己跟其他同學不一樣,便的有點孤僻,

然後某天我就下定決心還是考文科好了,

開始只看國文、英文,地理跟歷史也只記得高一學過的那一點點,

而後來班上就只有我一個人考文組科系。

畢業前夕,因為我後來成績一落千丈,所以被通知可能沒有辦法畢業

壓力很大,甚至還去拜託各個老師給我一點分數,讓我能夠畢業就好,

最後只有我們導師給我加了幾分,結果平均居然只有59.9,老師也不願意再多給我分數,

還對我說"早知道你不會過,當初就不用還特別給你分數"。

在得知不會畢業後,在學校舉辦的畢業典禮,我完全不想去也沒有出席,

也不會有人在意我。

不用說,我的學測成績也是相當慘烈,沒有幾間學校可以念,

想當然爾我爸氣到不行,一直罵個不停,最後他在接受現實後,

就讓我選了個看起來很好聽的文組科系就讀。

好家在的是,那間私立大學願意收肄業證書

而我沒有畢業的這件事情,至今都沒有被家人知道。

 

而也許是因為這樣,所以不自覺會產生討好型人格,

那時候的我容易自卑、說話會察言觀色、覺得要對別人付出才能得到別人喜愛、情緒壓抑

也沒有自己的想法、就是聽爸媽老師講的就好、不然就會受到不好的待遇

到現在其實這種情況還是不容易改

 

 

 

 

 

 

 

 

 

 

 

 

arrow
arrow

    沾鍋人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